全国服务热线

0519-6890-3791

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

时间:2020-01-15浏览次数:3298

装配式建筑是一种以设计标准化、构件部品化、施工机械化、管理信息化为特征,整合设计、生产、施工、运营和维护全产业链,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形式。

目前,我国通过多年的实践研究已经形成了系统性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体系,主要包括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和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体系等。现在,让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装配式建筑在我国,以及国外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

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

一、起步阶段。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开始发展装配式建筑技术,通过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向前不断摸索。初步建立了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推行出工厂化生产、标准化设计、装配式施工的建造方式。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初期,主要应用在内浇外挂住宅大板住宅、框架轻板住宅等体系之中,形成了住宅标准化的设计概念,编制了标准图集及标准设计方法。

二、持续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建筑业多元化发股,原有的装配式建筑产品已远远不能持续发展阶段满足需求,同时由于当时的技术受限,装配式建筑的抗震性、结构整体性、隔声、保温等问题也显现出来,装配式建筑迎来了巨大挑战。与此同时,随着商品混凝土的快速推进,现浇建筑方式逐步显现优势,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受到了制约。但是,我国的装配式建筑探索和前进的步伐始终没有停止,住房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及些先进城市,始终在不断发展和推广装配式建筑。到1999年,住房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推动建设了一批国家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开辟了新的城市探索发展道路工作思路,装配整体式建筑也因此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三、全面发展阶段。2015年至今,装配式建筑进入全面发展的阶段,科学技术的进步开始满足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行业内生动力也逐渐增强,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16号)、《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等一系列国家政策措施的发布,为装配式建筑发展提供了及时有力的政策支持。

国外发达国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

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装配式建筑已经超过一百年,相关的技术、管理等已接近完善,日本、美国、欧洲国家由于政治、人文、环境等因素不同,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也各有不同。日本以框架、木结构体系为主,抗震性能优先。从1968年开始引入产业化住宅理念,于1963年预制建筑协会组建,再到199年采用工业化、部件化生产方式发展,日本住宅产业不断从专业化、标准化、工业化走向集约化、信息化,逐步完善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美国装配式住宅房屋结构体系大多采用钢结构、木结构。1976年,美国设立法案和规范严格控制装配式建筑质量,建立相关质量验证制度以保证产品质量。由于产品部件齐全且质量过关,当地居民可放心通过产品目录购头需要的产品。欧洲的装配式建筑发展主要起源于“二战”之后。由于“二战”期间房屋破坏较为严重,欧盟推动一系列建筑标准化的规程、规则使得欧洲国家装配式建筑发展迅速,实现了标准化、专业化、工业化。此外,欧盟强调要走绿色低碳且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工业化道路。

对于我国来说,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化是实现建筑业“四节一环保”和“两提两减”升级转型的内在要求,符合国家新型城镇化和供给侧改革新政策,也是创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新型社会的可靠途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积极推广应用绿色新型建材、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因此,发展装配式建筑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国家发展战略。《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2016、《装配式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32016、《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22016,三大装配式建筑国家标准已于2017年6月1日正式实行,为装配式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可靠理论依据。传统的装配式钢结构已经具有完善的工业化技术;木结构虽然技术相对简单,但由于国情所限大部分区域不适合,在装配式建筑行业中较少应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成为我国最为普遍的装配式建筑形式,也是整个建筑工业化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